今年一季度,楼市遭遇了一波“倒春寒”,社会也对地产周期形成了共识,普遍认为,地产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但是,这种观点背后存在一种混淆:
观点1:地产投资作为一种主要增量投资的时代结束了;
观点2:楼市的价格再也起不来了。
事实上,绝大多数人都认同观点1,我们已经盖了足够多的房子,继续盖更多房子的空间在萎缩;这类似于,我们已经有很不错的基础设施,继续投资基础设施的空间在减少。
但是,这不必然推导出观点2,前者是一个增量逻辑;后者是一个存量逻辑。把观点1和观点2糅合在一起本身就很怪异。
换个场景,大家就容易理解这种怪异了:
1. 发展到某个阶段,某上市公司不需要发新股融资了;
2. 该公司的股价再也起不来了。
因此,我们没法把增量逻辑生搬硬套到存量方面,而是需要专门去提炼存量逻辑。
美国是成熟的发达国家,地产市场早就过了“以增量为主”的阶段,但是,存量房屋价格依然有巨大的波动。
如上图所示,近20年以来,美国地产市场在2007~2012年经历了一段萧条周期,房价指数从高位的220点附近一度跌落至150点附近,跌掉了三分之一。这一段就是著名的“次贷危机”,“两房”和众多金融机构都被拖下水。
显而易见,这波下行周期的罪魁祸首是高杠杆和去杠杆,当美国地产市场见顶之后,市场经历了漫长的去杠杆过程,这个过程差不多持续了5年左右。
从美国的经验中,我们能抽象出以下三个关键点:
1. 地产市场是高杠杆市场;
2. 杠杆周期的逻辑是第一性的,即负债逻辑是支配性的;
3. 房屋的流动性较差,因此出清过程缓慢。
股市方面的经验
事实上,股市也经常遭遇负债逻辑的扰动,譬如,今年一月份,股市所遭遇的就是流动性冲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