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差与逃离:选择离职的县域高学历青年教师们

226 0
2021-7-2 12:46:38


县域的长远发展有赖于高素质青年人才的持久助力。良好的工作待遇、较低的生活压力、浓厚的恋家情结以及过渡性的职业选择是高素质青年人才选择县域工作的主要动机,而成家的牵绊、立业的困窘和县域社交的规限形成了高素质青年人才最终选择逃离县城的现实性影响因素。

吸引高素质人才长期服务县域发展,县域政府要提高综合治理水平,提高县域文化对高素质青年人才的“黏性”;用人单位要切实关注高素质青年人才的职业发展,加强人文关怀;高素质青年人才也需要对自己的生活、工作观进行调整,注意和现实文化模式的融合,淬炼自身的工作韧性。



一、问题的提出

县域作为一个连接城乡的独特地理空间和关键场域,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单元,也是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本世纪以来,我国县域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推动下发展成效显著,尤其是在乡村振兴战略、城乡融合一体设计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以县域为主体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等方面的重要性日益突显。“治国安家,得人也”,任何社会的快速发展都离不开稳定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对于起步晚、基础弱的县域社会来说尤其如此。



为此,中央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高素质人才对县域发展的作用,在引导高素质人才服务县域发展方面做了诸多努力,如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支持科技领军人才、高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等到县域开展创业服务,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县域就业创业”[1],湖南省颁布的《关于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提出,“支持基层运用双向兼职、技术入股等形式柔性引才用才......鼓励县域因地制宜探索各种引才模式”[2]。

然而,当前高素质青年人才在县域择业的比例仍然不大,已经在县域就业的高素质青年人才流失的问题比较突出,县域高素质人力资源仍然难以满足县域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人才“引不进、招不来、留不住”成为制约县域发展的主要因素[3]。



教育是人才成长的摇篮,而教师是人才培养的主体,作为县域学校未来中坚力量的高学历青年教师,更是推动县域教育、实现县域内源式发展的重要支撑。关注县域高素质青年人才的工作生活状态和流动意愿,分析高素质青年人才离职的深层原因,探寻县域政府和用人单位在吸纳高素质青年人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将有助于把握高素质青年人才流动背后的行动逻辑、制定更加适切的人才政策,对县域的健康、稳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鉴于此,本研究通过对县域高学历青年教师的离职的分析,试图回答以下几个问题:高素质青年人才缘何回到县域工作?他们又为何选择离职?县域政府和用人单位在高素质青年人才治理中应如何作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